社區公共電費過高問題引起民眾關注,有居民發現連續數月公共電費超過2400元,引發熱議。經查證後發現,地下室大型抽風機是耗電元兇之一。專家指出,社區五大耗電設施包括挑高大廳冷氣、多部電梯運轉、游泳池設備、照明設備老舊,以及地下室設施。此外,藝人黃喬歆也分享自己的電費帳單,顯示公共設施電費比住家用電高出約1.8倍,引起廣泛討論。

一位民眾在社群媒體上分享,自己入住新大樓後發現連續好幾期的公共電費都超過2000元,最高達2423元。在向主委反應後,才查明地下室大型抽風機長時間運轉是造成高額電費的主因。

除了這位民眾外,藝人黃喬歆也公開了自己的電費帳單。她表示,雖然實際在家天數只有45天,但公共設施電費竟高達652.9元,比住家流動電費369元還要高出約1.8倍。
台灣房屋業務經理蔣宜芸分析了造成社區公共電費高昂的五大因素。首先是一樓挑高大廳的冷氣費,因為空間大需要更多能源維持溫度。其次,大型高樓層社區中2至3部電梯的持續運作也是耗電大戶。第三,若社區設有游泳池,維持其運作需要大量電力。第四,社區照明如使用老舊設備也會增加用電量。最後,地下室設施如抽風機等若非使用節能電器且長期開啟,也會大幅增加電費。
蔣宜芸解釋,地下室可能沒有使用節能電器,且燈光需長期開啟,這都是造成高電費的原因。她指出,不一定是大戶數社區公共電費就高,以台北市內湖區為例,住戶普遍能接受的公共電費區間大約在1000元左右。
蔣宜芸表示,一般來說,水費分攤大約兩個月300至500元是可被接受的範圍。對於大型社區或企業,可以透過契約容量來調控公共電費。這類似於手機月租費制度,若用電需量超過約定值,台電會收取罰款:超出10%以內的部分收取2倍費用,超出10%以上則收取3倍費用。
若全年度未超約,可考慮調降契約容量。此外,住戶也應留意社區停車場後期增設的個人電車充電樁是否獨立計費。更換抽水馬達、節能燈具等措施,也能有效降低公共電費支出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