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總統川普政府週五表示,將要求企業每年為H-1B工作簽證支付10萬美元(約新台幣300萬元),此舉震撼科技業,促使亞馬遜、微軟等部分大型科技公司,建議持有簽證的員工都須留在美國或儘速返美。但後來白宮急忙澄清,新制費用不會影響現有簽證持有者或續簽者,僅適用新申請人,且為「一次性」而非年費。旅美教授翁履中指出,從行政令裡的語言來看,川普政府將此政策拿來作為「暫時封鎖+測試市場反應」。不過,如果科技公司強力遊說、印度政府施壓、美國高教和研究單位反彈,這項命令其實有不小機會在一年內被調整甚至取消。
川普新政策倉促 H-1B簽證費飆破300萬
翁履中今(21)日在臉書上發文指出,川普政府的H-1B簽證新制相當倉促,讓美國社會陷入另一場困惑之中。雖然如何落實執行還要等時間來驗證,但依川普簽下的行政令文本來看,這次H-1B簽證改革更像是「帶時間限制的Beta版」。行政命令裡規定,30天後國務卿、勞工部、國土安全部和司法部就要向總統提出建議,評估是否延長;12個月後,如果沒有新的行政動作,這份命令就會失效。換句話說,這個命令充滿了「隨時可調整」的暗示,政治操作的空間不小。
翁履中續指,白宮宣稱的理由為H-1B計畫被濫用,低薪取代高薪,甚至成為外包公司的工具,壓低美國工資、打擊本土IT人才。行政令中引用了不少數據,例如外國STEM勞工20年間增加1倍以上,H-1B 工人佔 IT 類別超過65%,還有案例顯示,美國公司裁掉本土員工,卻大批聘用H-1B勞工。這些數據確實能打動「美國優先」的支持者。
翁履中推測 最快30天內政策恐轉變
不過他指出問題,「10萬美金的門檻真的能解決問題嗎?會不會導致高階人才卻步,轉往加拿大、歐洲或亞洲」,翁履中分析,從行政令裡的語言來看,川普政府把這個政策拿來作為「暫時封鎖+測試市場反應」,但若科技公司強力遊說、印度政府施壓、美國高教和研究單位反彈,這項命令其實極有可能在一年內被調整甚至取消。
「短期內,確實會製造恐慌,讓外國人才懷疑美國還是不是值得投入心力的人生選項。長期來看,美國若真要保持科技領先,就必須找到平衡點:既能保護本土就業,又不至於讓人才流向競爭對手」。翁履中示警,美國的優勢可能會因這樣的「政治短期勝利」而逐步流失,並且他認為,這不會是長期不變的政策,最快30天,最慢1年,政策很可能就會有轉變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