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東半部地區正面臨強颱樺加沙帶來的嚴峻考驗,雖然颱風未登陸台灣本島,但其龐大暴風圈和強勁環流仍對宜蘭、花蓮、台東及屏東等地區造成顯著影響。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指出,這次颱風屬於第五類型路徑,從巴士海峽通過,使東半部成為主要降雨熱區,預計將達豪雨等級以上。相較之下,中央山脈以西地區因地形阻擋,降雨較不明顯,形成東西兩樣情的天氣型態。

根據截至下午1點的預測,未來三天台東、花蓮山區累積雨量恐達500到800毫米,屏東、宜蘭山區及高雄山區預估會有400到600毫米的降雨。恆春半島平地預測將降下250到400毫米,新北山區也預估有250到400毫米的雨量。相比之下,中部地區則較無感,只有間歇短暫雨,甚至可能因颱風外圍環流沉降影響而出現焚風現象。天氣風險公司副總經理簡瑋靚指出,樺加沙移動速度不慢,持續穩定朝西前進,預計9月23日上半天有機會解除陸上颱風警報,當天晚間則可能解除海上颱風警報。但由於颱風環流非常廣大,且通過過程中減弱幅度有限,東半部地區、恆春半島以及南台灣的降雨要等到週三週四之後才會明顯緩和。她補充說,週三仍會有一些間歇性雨勢,整體而言,這次強颱樺加沙影響最明顯的時間是22日和23日。

颱風論壇執行長陳柏宏強調,台東和恆春因受到暴風圈壟罩,且缺乏地形屏障和保護,將是風雨最為劇烈的區域,可能出現10到13級左右的強陣風。大台北和桃園地區雖不在暴風圈範圍內,但因地形關係仍會有一陣陣的風雨,民眾會有颱風天的感受。西部沿海因海峽的狹管效應,在週二清晨之前也會有較強的強陣風。陳柏宏補充說,樺加沙的10級暴風圈主要影響巴士海峽和菲律賓呂宋島,台灣主要位於10級暴風圈外圍的7級暴風圈內。
儘管樺加沙是今年截至目前為止的「風王」,但因路徑偏南,10級暴風圈位於巴士海峽上,未直接登陸台灣而降低了整體衝擊。然而,由於其暴風圈龐大,東半部地區仍會經歷較強降雨,存在致災風險,防災警戒不可鬆懈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