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告
xx
xx
回到網頁上方

台大急診壅塞!病患擠爆大廳 醫曝「1方法」能釋出600床

編輯 張哲輔 報導
發佈時間:2025/09/22 14:47
最後更新時間:2025/09/22 14:47
台大醫院-住院-門診抗生素治療-OPAT-門診靜脈抗生素-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-門診靜脈抗生素注射-急診滯留率-急診待床-急診爆滿
台大醫院急診壅塞,病患擠爆大廳。(圖/翻攝自李建璋臉書)

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、同時也是衛福部資訊處長的李建璋,近日在臉書分享臨床經驗。他指出,上週六(20日)重返急診支援時,留觀病人竟超過130位,大廳兩側全被病床擠滿,「走廊醫學」的場景讓他直呼震撼。當天他花了三個多小時完成45位病人的迴診,最終有12人返家,6人符合轉門診抗生素治療(OPAT)的條件,其中4人接受並當天出院,「以台大醫院兩千多床來看,如果能讓這類病人平均縮短一天住院,就等於每天釋出將近600張床位。」
 

門診抗生素治療 已有病人受惠

衛福部自8月起將OPAT(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)納入健保給付,療程為期5天,預計一年可惠及2萬人。李建璋指出,過去觀念認為菌血症需住院施打抗生素14天,但隨著醫療觀念更新,只要退燒超過48小時、病情穩定,即可降階治療甚至改口服,因此在適當時機改為門診治療並不影響病人安全。

 
他強調,以台大醫院2000多床來估算,若感染相關病人平均縮短一天住院,就能每天釋出將近600張床位。「如果能夠進一步設計配套朝向住院病人推廣,在我看來,會是緩解目前紓解床位緊張,護理人力不足最容易立竿見影的方法之一。」
 

門診抗生素治療面臨「三大挑戰」

不過,李建璋也提醒,要將OPAT推廣到住院病人,仍必須克服三大障礙:
  1. 對年長病人來說,住院環境舒適而安全,一旦排上床位就會覺得那是「權利」,要他返家治療往往有抗拒。急診則不同,環境擁擠不適,接受OPAT治療的意願相對高。
     
  2. 對主治醫師來說,住院轉OPAT並非沒有風險,一旦病人在門診治療過程中惡化,責任就必須由決策的醫師承擔,而病人如果留在醫院住院,風險則是由整個醫療團隊共同分攤。
     
  3. 對醫院而言,如果沒有補償機制,病人減少住院會直接影響收入。
李建璋指出,歐美已有「共享節省制度」(Shared Savings Model),由保險支付方與醫療院所共享降低醫療成本後的節省金額,既能保障醫療品質,也能給醫院與醫師正向誘因。他認為台灣也可參考此模式,讓OPAT發揮更大效益。

 
李建璋補充,OPAT不僅對醫療系統有利,研究也證實對病人有實際好處,「病人在家裡可以減少院內感染的機會,老人家在家也不會發生譫妄的情況,還有在家裡的活動自理,也會加速疾病後的康復。」


#台大醫院#住院#門診抗生素治療#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#門診靜脈抗生素注射#急診滯留率#急診待床#急診爆滿#台大急診#台大

你可能會喜歡

人氣點閱榜

延伸閱讀

網友回應

其他人都在看

notification icon
感謝您訂閱TVBS,跟上最HOT話題,掌握新聞脈動!

0.1213

0.0573

0.17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