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搭乘飛機時,對飛機餐都會抱有期待,但很容易看到餐點時感到失望。對此,美國旅遊媒體「One Mile At A Time」專欄作家施拉皮格(Ben Schlappig)近日表示,飛機餐因為無法現場烹調,所有食材都在地面預先製作並加熱,建議乘客應將飛機餐視為「加熱剩菜」,避免與餐廳相提並論。
據《紐約郵報》報導,施拉皮格指出,飛機餐多為地面食品工廠提前數小時準備,於飛行期間再加熱供應,自然與現場烹調的餐點有明顯差異。施拉皮格認為,選擇湯品、咖哩或亞洲素食料理等飛機餐較不易踩雷,並提醒盡量避開海鮮和漢堡等選項。
施拉皮格建議乘客思考哪些食物加熱後仍能保持風味。例如,阿聯酋航空頭等艙的無限量魚子醬、湯品、咖哩及亞洲素食料理都是不錯的選擇。施拉皮格直言:「我很喜歡印度料理,外帶回家後,隔天再吃味道還是一樣好,在飛機上的情況,在我看來也是相同的原理。」
同時,施拉皮格認為,選擇航空公司的「招牌料理」較為保險,像新加坡航空的沙嗲雞肉、阿聯酋航空的阿拉伯小吃拼盤等,都是他的首選。施拉皮格也透露,飛機上高級艙等的供餐量大,經常吃不完,但讓人意外的是,他會直接省略主菜,只吃開胃菜和甜點,避免浪費食物。
海鮮易產生異味 漢堡難以加熱均勻
施拉皮格及多位專家皆不建議選擇海鮮,並引用已故名廚波登(Anthony Bourdain)的觀點:「週一別在餐廳點海鮮。」因海鮮在密閉空間容易產生異味,保存不當還可能引發食源性疾病。施拉皮格最後提醒「別點漢堡」,因為漢堡難以加熱均勻且肉品質不佳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