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告
xx
xx
回到網頁上方

72歲婦右腳突冰冷!竟是「腳中風」險截肢 醫曝3警訊要當心

編輯 戎華儀 / 責任編輯 陳宥婷 報導
發佈時間:2025/09/22 02:00
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可以依照症狀區分成不同的嚴重程度。(示意圖/shutterstock達志影像)
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可以依照症狀區分成不同的嚴重程度。(示意圖/shutterstock達志影像)

72歲的張奶奶有天突然右腳冰冷、疼痛,一星期後家人陪同就醫,這才發現她「腳中風」,院方緊急以導管溶栓手術和機械取栓雙管齊下,終於保住她的右腳。心臟內科醫師指出,腳部血管阻塞程度不一樣,緊急程度和處理方式都會不同。
 

腳部動脈血管阻塞 讓腳「缺糧缺氧」


張奶奶原本就有高血壓和心臟冠狀動脈阻塞,還有陣發性心房顫動,右腳冰冷、疼痛的症狀就是俗稱「腳中風」的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症狀。

 

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姝含指出,發生在下肢的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,指的是供應腿腳的動脈血管發生阻塞,導致血流不順暢,腳沒有血液輸送氧氣和養分「缺糧缺氧」,會發生冰冷、麻木、疼痛、走一走就要停下來休息的狀況,更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傷口、壞疽、急速壞死。
 

緊急程度分3種


林姝含說,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可以依照症狀區分成不同的嚴重程度,代表的緊急程度和處理方式都不相同,大致可分為3種緊急程度:

 
間接性跛行:走一小段路後腿腳開始痠、麻、痛,必須停下來休息一下才能繼續走,這就是下肢動脈阻塞的警訊,通常會先以藥物治療和復健運動改善血流與組織缺氧的狀況,如果症狀嚴重到影響生活,可以考慮做導管手術。

慢性肢體威脅性缺血:這種狀況就不只是走路時腳才有症狀,而是休息時也會痛,或出現慢性傷口、潰瘍難以痊癒,甚至腳或腳趾發黑壞死。這種狀況雖沒有急到要分秒必爭地搶救,但也不能拖,1~2周內必須完成血流重建,才能避免情況惡化到必須截肢的程度。

急性肢體缺血:俗稱的「腳中風」就是這種最緊急的程度,血管突然完全阻塞,肢體可能在短時間內失去血流,造成腳突然劇痛、冰冷、麻木、變色,幾個小時內不緊急打通血管就可能壞死,甚至有生命危險。


確診後須立即用藥


林姝含說,不論在哪個階段,都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藥物,有時還需要使用抗凝血劑,如果是「慢性肢體威脅性缺血」,可能還會需要使用血管擴張劑和抗生素,這些藥物在診斷出爐後就必須馬上使用,不能等到手術時才用。

 

林姝含強調,患者在血管打通後,需要長期服藥控制,並調整生活習慣、嚴格控制膽固醇,低密度膽固醇至少要低於70mg/dL,若能小於50mg/dL更理想,還要控制血糖和血壓、戒菸,並繼續使用抗血小板藥物,才能最大程度減少血管再度阻塞和截肢的風險。
 

要穿能包住整隻腳的鞋子


另一方面,林姝含提醒有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,平常就要注意腳有沒有傷口,尤其是糖尿病患者,外出時務必要穿能包覆整隻腳的鞋子,萬一發現腳有異常應該立即就醫。

◎ 資料來源/林姝含醫師.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

原文請見:腳有「這些狀況」也是中風!快就醫打通血管以免截肢
【原文請見健康2.0官網,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。】
 


#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#慢性肢體威脅性缺血#間接性跛行#急性肢體缺血#抗血小板藥物#血管阻塞#腳中風#林姝含

你可能會喜歡

人氣點閱榜

延伸閱讀

網友回應

其他人都在看

notification icon
感謝您訂閱TVBS,跟上最HOT話題,掌握新聞脈動!

0.1232

0.0583

0.18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