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告
xx
xx
回到網頁上方

AI最懂我?醫示警「4狀況」快暫停對話:心理脆弱者恐失真

編輯 梁萱琪 / 責任編輯 陳宥婷 報導
發佈時間:2025/09/22 01:00
人在長時間與AI聊天機器人互動後,逐漸出現妄想或精神症狀。(示意圖/shutterstock達志影像)
人在長時間與AI聊天機器人互動後,逐漸出現妄想或精神症狀。(示意圖/shutterstock達志影像)

近來臨床上出現新現象為「AI精神病」,這非正式的診斷名稱,是指有人在長時間與AI聊天機器人互動後,逐漸出現妄想或精神症狀。身心科醫師李旻珊指出,心理脆弱、原本就有精神病傾向的人,更容易把AI當成「懂我、愛我、指引我」的存在,若出現4種警訊,就最好停止使用AI,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。
 

AI經常過度肯定 進而放大固有想法


李旻珊分析,跟AI機器人聊天,容易造成妄想的原因分為幾個面向。首先,AI太會取悅人,常迎合和模仿使用者的語氣,即使面對錯誤想法也會無條件肯定,久了就變成「回音室」,只會放大固有想法。

 

其次,人跟AI聊天的過程讓人忘了它只是程式,錯把「演算法」當「靈魂」,當使用者處於孤獨或心理壓力狀態時,容易將深層渴望投射到AI身上,尤其是AI可以24小時全天候陪伴,導致最後偏離現實,人際互動關係下降。
 

3種常見的「AI妄想」


李旻珊提到,丹麥精神醫學專家Søren Dinesen Østergaard曾警告:「AI 回答時常帶有『過度肯定』特性,且對話過於擬人化,可能讓心理脆弱或孤立的人群逐漸陷入妄想。」最常見的AI妄想共有3種:

  1. 彌賽亞使命妄想:覺得自己從AI那裡獲得了「真理」,甚至肩負拯救世界的使命。
  2. 神化AI:把AI看成全知全能的神祕力量,開始產生強烈的精神依附。
  3. 浪漫依戀妄想:誤把AI的貼心回應當成真愛,對機器產生戀愛或依戀情感。


出現4警訊 快停止使用AI


 
李旻珊提醒,若出現以下4種警訊,最好暫時停止使用AI:
  • 無法停止與AI對話。
  • 覺得只有AI最懂自己。
  • 遇到問題或沮喪的事情會第一時間找AI,不會去找其他人。
  • 開始懷疑AI有超能力或特殊身分等。



她也強調,AI應該是輔助,而不是信仰,科技公司要減少「過度肯定」的設計,社會也需要規範AI不能取代專業心理治療。若開始對AI有「超越工具」的依附感,請務必停下來檢視,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。

◎ 資料來源/李旻珊醫師

原文請見:AI更懂我、更愛我?專家提醒2種人別依賴AI聊天 恐成「心理毒藥」

 
【原文請見健康2.0官網,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。】

 

AI浪潮來襲

#AI精神病#AI聊天機器人#妄想#過度肯定#心理脆弱#李旻珊

你可能會喜歡

人氣點閱榜

延伸閱讀

網友回應

其他人都在看

notification icon
感謝您訂閱TVBS,跟上最HOT話題,掌握新聞脈動!

0.1275

0.0552

0.1827